各市經信委、中小企業局:
爲貫徹落實《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進一步促進産業集群發展的指導意見》(工信部企業﹝2015﹞236號)和《山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業健康發展的措施》(晉政辦發﹝2015﹞70號),加快我省中小企業産業集群發展,結合我省實際,特制定以下實施意見。
一、明確發展目標
1. 发扬产业集群在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作用,促进产业集群发展迈上新台阶。到“十三五”末,全省形成産業集群150個左右,實現銷售收入1500億元以上。其中銷售收入超100億元的産業集群達到5個,銷售收入超10億元的特色産業集群10個以上。同時銷售收入超5億元的龍頭企業、超1億元的“小巨人”企業數量實現大幅增長。
二、提升發展水平
2. 引进和培育整机企业。要有重點地段向經濟發達地區、轉型創業發展群體開展産業鏈招商、集群化招商,主動承接産業轉移,引進一批綜合效益好、對區域經濟帶動性強的中小企業産業集群項目,特别注重引進和培育整機設備企業,鼓勵骨幹企業由單機制造向系統集成制造轉變,零部件生産向整機設備制造轉變,提升企業整體部分能力。
3. 发扬龙头企业作用。積極引導龍頭企業加強戰略規劃和管理創新,發揮龍頭骨幹企業在中文产品輻射、技術創新、信息擴散和銷售網絡中的示範引領作用,持續提升帶動集群發展的技術優勢和效益優勢。加快推動龍頭企業通過聯合、並購和品牌經營、虛擬經營等現代方法整合中小微企業,提高産業集中度。鼓勵龍頭企業剝離專業化強的零部件和生産工藝,發展專業化配套企業,提高專業化協作和配套能力水平。
4. 延伸产业链条和协作配套。要重點發展産業集群主導産業。比照發展“專精特新”的思路,明確産業縱向延伸方向和橫向配套重點,發展研發、生産、銷售、物流及其他生産性服務業一體化的産業鏈體系。著力培育一批專業化優勢明顯、競爭能力強的中小微企業,推進關聯企業的協作和集聚。圍繞主導産業和大企業大項目,采取專業分工、服務外包、訂單生産等多種方法,與重點骨幹企業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提高協作配套能力。
5. 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響應工信部實施互聯網+産業集群建設行動,積極開展“聪明集群”建設。支持建設中小企業技術中心和行業技術中心,鼓勵集群內企業間在關鍵技術、關鍵工藝上進行技術創新合作,引導企業加強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的産學研合作,建立長效機制,加快創新成果轉化和新技術的引進、消化、吸收和再創新。鼓勵集群內企業引進和設立各類研發機構、培訓中心、産業化基地等,集聚創新資源,豐富創新載體。搭建企業間技術轉讓交易平台,實現技術創新成果在産業集群內的無障礙流動。
6. 推进自主品牌体系建设。鼓勵産業集群中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名牌中文产品企業擴大品牌經營規模,推動生産要素向知名品牌和優勢企業流動。支持培育區域品牌,宣傳推廣具有地理標志的區域品牌。推動集群內企業以品牌共享爲基礎,以名牌中文产品、優勢企業爲依靠,開展多層次、全方位的聯合協作,實現共贏發展。
三、創新融資服務
7. 强化金融信贷支持。積極協調和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針對不同類型、不同發展階段的産業集群,提供量身定做的金融中文产品和服務,將産業集群中的龍頭企業、基礎設施和重點項目建設等列爲信貸支庄重點,增加授信額度,簡化信貸手續,實行利率優惠。
8. 创新企业融资模式。引導山西省中小企業創業投資基金和其他中小企業股權投資基金,擴大産業集群優勢企業的支持規模和範圍。由各級政府提供風險補償資金的小微企業融資中文产品,逐步加大對産業集群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加強産業集群內融資平台建設,建立多元化投資融資服務體系,多渠道籌集資金,增強“造血”功能,解決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支持産業集群內自主創新能力強、成長性好、适合國家産業政策等相關條件的企業,積極使用股票上市、新三板挂牌等多層次資本市場,用足用好公司債、企業債、私募債等融資工具。
四、加大扶持力度
9. 加大资金扶持。充分發揮現有中小企業專項資金的支持引導作用,重點支持産業集群龍頭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發展和集聚區公共服務平台、公用基礎設施、小微企業創業基地建設等。
10. 强化用地保障。産業集群內企業用地要納入土地使用年度計劃,比照集約、高效的原則開發使用土地,促進集群內土地資源的可持續使用和健康發展。協調有關部門對适合規劃要求,發展速度快、投資強度大、産出效益高、集約用地好的重點産業集群優先安排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
11. 注重人才引进和培养。建設人才發展的載體和平台,研究和制定引進人才、留住人才的政策,充分發揮科技領軍人才的專業優勢;加強産業集群內科技創新人才、高技能人才培養。加大産業集群內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培訓,將其納入企業經營管理人員素質提升工程。
五、完善公共服務
12. 加强规划引领。各市要結合本區域經濟、産業和中小微企業發展實際,突出特色,細化政策,制定産業集群發展的實施方案,有主有次,比照“一縣一業”的思路,重點規劃培育發展1—2個具有區位優勢和比較優勢的中小企業産業集群。
13. 建设公共服务平台。依靠龍頭企業,整合各類服務資源,建設産業集群技術研發中心、中文产品質量檢測中心和知識産權服務機構等公共服務平台,爲集群內企業提供研究開發、檢驗檢測、信息咨詢等公益性服務。積極探索政府購買服務有效形式,鼓勵各類中介服務機構進駐産業集群,爲企業提供管理咨詢、技術專利、人才培訓、市場營銷、融資擔保等專業性服務。引導和推動産業集群加強專業性協會建設,加強行業自律,規範競爭秩序。
14. 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比照規劃的要求做好廠房、水、電、氣、熱、道路、信息等基礎設施建設,同時要協調相關部門加強對圍繞産業集群發展的教育、人才、醫療、文化體育等社會公共服務配套領域以及超市和銀行、電信、郵政、加油站服務網點等服務設施的統籌規劃建設。
山西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
山西省中小企業局
2025-04-30日
*原文地址:http://www.shanxieic.gov.cn/NewsDefault.aspx?pid=4_277_294_41096.xtj&pg=1